报名电话:

010-84064076 / 010-84064077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转】制定务实政策,让基层强起来 发布时间:2021-03-17 09:52:49浏览次数:3881

深入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正确认知、开拓创新,在体系建设、能力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制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真正让基层强起来,推动基层工作取得新进展,是2021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总基调。

  疫情防控与重点工作确保“两不误”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硬性要求。会议指出,各地要指导基层机构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弦,加快补齐疫情防控短板弱项,在社区和乡村广泛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强化基层卫生治理;加快推进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提升基层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基层机构预防接种单位管理。

  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县域卫生改革发展、提升县域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会议强调,各地要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正确把握医共体建设的方向,明确各级责任,注重发挥专家作用。

  会议提出,要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2021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要着力解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不足和农村机构少人员缺设备等问题。鼓励各地先行一步,逐步建立符合功能定位、体现服务特点的基层机构等级评价办法。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务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基层机构设置医养结合床位、家庭病床等。

  社区医院建设是满足群众就近看病需求的重要措施。会议提出,各地要加快推进社区医院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准确把握社区医院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建设数量和任务目标;加强内涵建设,突出社区医院服务特色,将社区医院建设与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工作相结合。

  家医签约与公卫服务要更“重内涵”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此,要进一步壮大家庭医生队伍,签约服务覆盖面要有新的提升;以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为抓手,提升家庭医生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能力和传染病识别、处置能力;持续丰富签约服务内涵,为确有需求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开展上门医疗、长期处方、“互联网+”签约服务等。

  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签而有约。积极协调落实签约服务费,逐步提高筹资标准,体现家庭医生的劳动价值。发展灵活多样的签约服务,可根据居民需求确定灵活签约周期,增加签约服务的吸引力。通过举办“世界家庭医生日”等主题活动,加强签约服务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符合新时代群众健康需求。会议强调,各地要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突出群众获得感。要增强群众知晓度,调动家庭医生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的积极性,并推进档案信息向个人开放,提高利用率。关注儿童健康服务,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在0~6岁儿童眼保健和近视防控工作中发挥基层机构应有的作用。

  做好慢病服务,继续围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慢病防控知识培训,提升实践技能,发挥项目绩效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由过程评价逐步向结果评价转变,引导基层机构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会议提出,要做好基层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工作,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支持脱贫地区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全面建成基层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基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和场景应用。

  解决人才问题是基层发展的核心

  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内涵是群众家门口的服务,要求可及性、公平性良好。

  基层发展的核心是解决人才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各地要着力加强基层适宜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落实“两个允许”,协调相关部门对基层机构推广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政策,稳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岗位吸引力。推动重新核定基层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推动县域内编制统筹使用,用好用足空余编制。实施“老专家服务基层健康行动”,搭建医院退休医务人员与基层机构供需对接平台,多渠道扩充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会议提出,要依法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深入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实施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会议强调,要积极培养和引进符合基层实际需求和条件且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的适宜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同时,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能够真正反映基层实际的工作评价标准。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报"或"健康报网 ** 电/讯"或带有健康报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